未來工作流的規畫

起願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
覺得自己一直有很旺盛的好奇心,
自離鄉出社會開始,
廣泛的接觸到不同事物累積不同的知識點,
幾年下來感覺自己十分適合這樣的工作與生活模式。

心路歷程

學生時期

專科

先不論自己在每個成長階段所接觸到的,
如學生社團初接觸的音樂性活動社團國樂社,
會加入純粹是從小看親戚小孩有自己的樂器和樂譜
加上大量的音樂CD感覺很奇妙,
自己就從電影原聲帶的配樂開始進入純器樂欣賞領域,
在國樂社團活動這五年因緣際會與國文老師結緣,
而正式有了西方古典音樂的資源湧入生活,
學校圖書館的古典音樂大師傳記,組典樂曲解說,
古典音樂百大名盤介紹就成了自修最佳聆聽參考。

社會人士

簡單舉了些個人的經驗當例子,就只是想表達興趣無終點,
不管在什麼年紀都還是要保有自我感興趣的人、事、物。
人到中年原本形影不離的孩子也慢慢不那著依賴自己對其生活的安排與規畫,
假日會自己選擇有興趣的事去做,
自己也就不干涉太多,
最多就是關心一下時間的安排,
三餐的選擇,金錢的花費等基本小事。
同時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到了要交棒家族責任的階段,
自己於是乎有了回鄉的念頭,一切就這樣自然的開始發展。

未來挑戰

即然要回故鄉發展不免也有許多難題要克服,
退休了的生活除了基本的退休金外,
仍然需要有足以打發時間與合適的工作可以勝任,

目前想到的以下幾類:

  1. 成立工作室協助當地產業發展,整合軟硬體資訊應用。
  2. 結合當地農特產品,發展生活文化飲食慢活,
    麥寮位於雲林農業大縣有豐富的農業與漁業
  3. 開發適合農業應用場景的IoT雲端系統,協助因應未來多變的氣候,
    未知污染源的偵測
  4. 對農村教育環境的協助,如程式編寫應用、
    電腦教室資源提供、數位教材收集整理和科學邏輯思考訓練。

可能性

以上四個大方向可以讓我思考具體的操作與資源的整合,
寫下自己的理想並不花錢,
像是許願一樣也許會吸引到同樣理念的人參與。

己知技能

目前我己經掌握的技術有

  • Linux Open Source /Appliance的整合應用經驗,
  • Arduino 感測器控制,
  • ESP8266/ESP32 WiFi無線方案+LoRa 長距離低工耗方案,
  • ARM 簡單指令集的Raspberry Pi 單板電腦負責整合以上程式與硬體收集分析查詢產出報告。

學習計畫

  • 計畫學習的部份有靜態/動態攝影
  • 數位剪輯
  • NAS與雲端通訊整合應用
  • BI資訊分析
  • 遠距數位工作流程實務
  • 財務管理
  • AI應用

結語

身為一位在資訊界打滾多年的軟體工程師,
因個人興趣學習電子學然後設計製作雙層電路板,
然後仿制經典音響前後級放大電路到數位電路設定,
又是一段不務正業的興趣使然。
休假時除了運動健身旅行外,
大部份的心思都放在這些對未來生活的設計規畫上,
每次飯後有空就愛散步學村上春樹一樣走在哲學思考的道路上,
架構自己生活故事情節。

Read more

世界越快心越慢

在晚飯後的休息時間,我特別享受在客廳瀏灠youtube上各樣各式創作者的影音作品。很大不同於傳統媒體,節目多是針對大多數族群喜好挑選的,在youtube上我會依心情看無腦的動畫、一些旅拍記錄、新聞時事談論。 尤其在看了大量的Youtube的分享後,我真的感受到會限制我的是我的無知,特別是那些我想都沒想過的實際應用,在學習後大大幫助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層面。 休息在家時,我喜歡想一些沒做過的菜,動手去設計生活和工作上的解決方案,自己是真的很難閒著沒事做。 如創作文章,陪養新的習慣都能感覺到成長的喜悅,是不同於吃喝玩樂的快樂的。 創作不去限制固定的形式,文字是創作、影像聲音也是創作,記錄生活也是創作,我想留下的就是創造—》實現—》回憶,這樣子的循環過程,在留下的足跡面看到自己一路上的成長、失敗、絕望、重新再來。 雖然大部份的時候去做這些創作也不明白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不去做也不會留下什麼,所以呀不如反事都去試試看,也許能有不一樣的水花也許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投資自己永遠不會是失敗的決定,不是嗎?先問問自己再開始計畫下一步,未來沒人說得準。 像最近看youtube仍大一群人在為DOS開

By Phillips Hsieh

知識管理的三個步驟:一小時學會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上

摘錄瓦基「閱讀前哨站」文章作為自己學習知識管理的內容 Part1「篩選資訊」 如何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啟發性、實用性和相關性的精華,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不再迷失方向。 1. 實用性 2. 啟發性 Part2「提高理解」 如何通過譬喻法和應用法,將抽象的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作緊密結合,建立更深刻的理解。 1. 應用法 2. 譬喻法 Part3「運用知識」 如何連結既有知識,跟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專案產生關聯,讓你在運用知識的路途上游刃有餘。 1. 跟日常工作專案、人際活動產生連結 # 為什麼要寫日記? * 寫日記是為了忘記,忘卻瑣碎事情,保持專注力 * 寫日記就像在翻譯這個世界,訓練自己的解讀能力 * 不只是透過日記來記錄生活,而是透過日記來發展生活 #如何寫日記? * 不要寫流水帳式的日記,而是寫覆盤式的日記 當我們試著記錄活動和感受之間的關聯,有助於辦認出真正快樂的事 日記的記錄方式要以過程為主,而非結果 * 感恩日記的科學建議,每日感恩的案例

By Phillips Hsieh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這是場半小時就被秒報名額滿的經典賽事, 能順利出賽實屬隊友的功勞, 這次的準備工作想試試新買的外胎, 因為是無內胎用的外胎, 特別緊超級難安裝的, 問了其他朋友才知道, 要沾上肥皂水才容易滑入車框。 一早四點起床準備, 五點集合備好咖啡在車上飲用, 約了六點在彰化田尾鄉南鎮國小, 整好裝四人一起出發前往會場。 被排在最後一批出發, 這次的路線會繞行的員林148上139縣道, 其實在早上五點多天就開始有點飄雨, 大伙就開始擔心不會要雨戰吧! 果不其然才出發準備上148爬坡雨勢越來越大, 戴著防風眼鏡的我在身體的熱氣加上雨水冷凝效果下, 鏡面上滿是霧氣肉眼可視距離才剩不到五公尺, 只能緊依前前方的車友幫忙開路, 之後洪大跟上來我立馬請求他幫忙開路, 上了139停下車把防風眼鏡收起來, 反正下雨天又陰天完全用不到太陽眼鏡了。 雨是邊下邊打雷, 大伙都在這條139上一台一台單車好像避電針, 一時有點害怕不然想平時沒做什麼壞事, 真打到自己就是天意了。 下了139雨勢開始變小, 大伙的速度開始有所提昇, 開高鐵列車的時機己成熟, 物色好列車就跟好跟滿。 最後找了一隊似乎整團有固定在練

By Phillips Hsieh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第二次參加美利達環南投賽事,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參加這美利達環南投, 還特地提前一天跟車友在魚池住了一晚。 這回用上了剛在7月份剛安裝的車頂架, 安裝了二種不同的攜車架, 都樂這邊可以不用拆車輪直上車頂, YAKIMA這邊選了經濟的款式, 折掉前輪利用前叉固定在攜車架上。 約了唯一一位一起參加的朋友, 二人一早四點約見面, 幫朋友帶上了拿鐵咖啡, 開上日月潭在水社碼頭停好車, 騎往向山遊客中心, 路過美麗的日月潭簡直不要太美了拍一張。 抵達會場己是人山人海了, 跟著大伙排隊順便也看網紅也欣賞名車。 出發就先沿著日月潭順時針騎, 騎到玄裝寺很急停下來上一下廁所, 比賽時都會尿都特別的滿, 一方面是比較緊張,一方面是特別興奮。 這時己經跟車友失散了, 只能獨推沿路看有沒有車友可以一起組隊的, 很可惜在山區大家的實力不一只求平安順騎了, 原則就是有補給就停有食物就吃。 下到水里人群再次聚集起來, 光等紅綠燈就是一條車龍。 騎行了一大圈水里再回到131縣道, 這時背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叫菲哥, 終於跟車友重新集合接下來就一路邊聊邊騎。 最後來幾張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 回到終點台上

By Phillips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