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慣例早上跟孩子吃完早餐我會準備上自行車訓練台熱身
同時打開Podcast消化訂閱的頻道
訂閱清單中絕大多數是說書類內容
次之是戶外旅遊運動類
再來其他的有訪談類
最少訂閱的類別就是心理學類。
某天聽了某心理學類Podcast談從容心態一書
中間提到金錢與時間的互替性
問:你是習慣用時間換時金錢
再用金錢換取快樂的人嗎?
最能說服我的說法是金錢可以避免過於痛苦的生活
而時間的投入可以換來快樂
金錢可以在其他時間再賺
但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失去了就是失去了無法彌補。
套用原子習慣的論點,花錢也受習慣的控制
消費時好好感受當下消費是真的因為需要
還是習慣錢就是這樣子花
怎麼判斷這二者的差異
就是需要本身必需依過去經驗來分析該消費能影響的情境
而習慣性消費不想動用去過去經驗,多半只需依靠直覺就消費。
最明顯的像吃美食餐廳
喝手搖杯、吃零食
或直覺擁有某樣物品能改善生活沒根據原由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是要提昇自我價值感
不要被物質慾望挷架
追求生活的意義
也就是生活的本身
多去嘗試不同的選項不要只有消費和依賴物品帶來的快感
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也多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
需要多少錢才能好好過生活
參考一本書「持續買進」
提到開源與節流
很多理財方式都考慮到現在與未來的生活
不要為了省一杯咖啡為了投資
更不要消費「想要」來犧牲生活「需要」。
持續運動的習慣也有10多年了
最近領悟到全新的心得
體能雖都一直在鍛練時有進步
但身體累積疲勞消化的時間卻有變慢的趨勢
所以得出結論是:
智力的開發學習增長
有時是非線性成長
而體力的鍛練增長
絕大多數時候是線性成長
但智力與體力都會隨年紀增長而減緩成長或退化。
在47歲之前除了學生時代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外
其餘歲月多半在為生活方方面面所苦
生活充滿雜七雜八的事務
偷閒成為小小的樂趣。
人無完人,事無完事,順天命聽天意儘人力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