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blog

知識復利對我的意義

利用Podcast上把閱讀前哨站上還沒聽過的內容, 利用晨練的機會一邊健身一邊聽說書, 但雖然都有認真聽仍不免事後忘光光。 瓦基真的超認真在經營他的知識內容, 想復習內容還有blog網站文字可以閱讀。 而知識復利這個詞一直很引吸我的腦袋瓜, 一直以來我有很深的疑問就是 「知識能幫助我什麼?」 「正規教育裡教導的知識能應用嗎?」 「來自父母親教養下我各自學習到了什麼?」 帶著上述的問題, 一路跟隨著我成長過程而有不同的答案, 而每天去思考也變成自問自答求知的方式。 畢儘每人的成長經驗不同, 不用去依賴固定的思維來決定眼下的問題。 但大方向還是要有的, 其中我個人認為最最最重要的, 就是知識的再運用與增減, 和每天要消化不同的食物來獲取營養一樣, 知識也是各樣各式的存在不同領域。 其中一句話總括了我對知識的精神 「知識是一種會隨著時間遞增的資產」 必需要把時間與知識與行動串連在一起, 勞力是無法像知識一樣被累積與分享的, 不把「知識」當成是停留在腦中的理論, 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實踐」到生活當中。 真正造成知識復利效應的,

By Phillips Hsieh
浮生若夢 江苙萁 2022 談琴獨奏會

blog

浮生若夢 江苙萁 2022 談琴獨奏會

其實早己經快忘記購票進音樂廳聆聽古典樂是什麼樣的感受了 會開始聽音樂會是因為在就讀專科時 參加了國樂社團又稱民族音樂 一開始也是只有聽國樂 因社團指導老師劉智濬同時也是我的國文老師 的引領下透過老師在校內圖書館設置的翻考錄音帶櫃 精選了許多我從沒接觸過的中西方音樂作品 記得第一次追自己喜歡的長笛演奏家 賴英里 在台中中興堂買了最便宜200元的票 卻買了一束250的花束 在演奏結束時能上台去獻花和握手 真是單純時代的美好呀! 約一年前,也不知什麼情況下 無意中在Youtuber的演算法 欣賞到鋼琴演奏家江苙萁的音樂會錄音 竟勾起我當年坐在台下聆聽音樂會那種沈浸感 就開始Follow起這位國內演奏家 演出人員介紹 因疫情影響原訂的演出日期延到了5/26 也趕上了這一波梅雨 讓我在下了班弄完孩子的晚餐 不得己的情況下很不正式的穿著涼鞋 套著雨衣去到台中歌劇院 當然我是可以選擇開車 但只有我一人還要花100元停車費就算了 來到位於地下室的小劇場廳 這場地看起來就是為劇場而設計的 但令人驚奇的是音響效果其佳 音會樂的形式是鋼琴家江苙萁

By Phillips Hsieh

blog

每一次的冒險背後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冒險,肯定要繼續,否則人生將了無新意。但因為他們的逝去,我變得更珍惜生命、在獨攀的過程中走得更穩健、更謹慎,在有疑慮的地方戰戰兢兢、蝸步緩行,學會在逼近極限的邊緣時馬上止步、調頭回家,或尋求更安全的替代方案。這一切,都是在對自己負責、對冒險負責;也是讓愛自己的人們,可以愛得更久一點、更長一點。希望每個選擇獨享山林的人們,都能平安、快樂。 – 取自雪羊視界vison of a snow ram FB 上文是雪羊為一名喜愛山林的朋友逝世有感而發的一篇文,大自然是如此多變而危險卻是引人入勝,不少人為能一親芳澤失足丟了生命,但更讓後人學習要對自然敬畏。 每天起床呆坐個十分鐘,慢慢的讓自己的一天在腦海展開。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以經有無數的人嘗試去突破,各種一個人可以達到的天花板。自己現在在做的其實還是那著微不足道,正因前方己有太多太多的人,開拓出各樣各式的道路了,自己根本不用太擔心,未來是那著未知不可期,只管去做最大的準備,時間到了那就出發。 學習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每個結果去負責,這才是成為一位大人最基本的能力。

By Phillips Hsieh
世代交替的返鄉祭祖

Travel

世代交替的返鄉祭祖

早些年就有經驗隨著家父, 在清明期間來到彰化田中鎮與住在這的親戚一同到山上掃墓, 後來因為先祖的墓碑年久失修上面的刻字都快看不清楚了, 怕己後會在滿山的墳墓找不著就移到了公所經營的納骨塔。 之後隨著堂哥去到一樣位於田中的新聖宮.寶樹宮 新聖宮.寶樹宮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坐向: 223.216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中南路3段286巷14號電話: 04-8751913主祀神明: 天上聖母陪祀神明:觀世音菩薩玄天上帝三太子五穀仙帝創立起始年: 1957建立沿革: 寶樹宮和新聖宮併在前後.新聖宮沒有沿革石碑 寶樹宮謝氏家廟重修誌 「明末我等先列,隨同延平郡王由閔粵遷台,分居各處,耕讀傳家,百年以環子孫繁衍和睦稱安,惟我先祖由閔彰浦縣錦湖城遷來,卜居彰化縣田中鎮新庄里,由先人公推汝換、汝生、天舜、天生公等為首事,於道光二年興建謝氏家廟,奉祀始祖申伯公暨安公玄公,秉承飲水思源之義,立子孫親睦孝悌之方,以垂萬世一家之旨,其意義深遠,創業惟艱。茲因木造廟宇年久失修,腐朽堪虞,我等豈能坐視其變為廢墟乎,於是合族長輩聚議組織謝氏家廟籌建委員會開始籌

By Phillips Hsieh
擇自己所愛 愛自己所擇

blog

擇自己所愛 愛自己所擇

上班時有以前社團的伙伴發了一則消息 說母校的社團現況 只剩下社長一人的一人社團 引發我去思考當年我 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經營社團的 在校友社團的群組裡寫下這些話 伙1:這學期~XX國樂社只剩社長一人,社員也只有社長本人(嚇一大咷呢!) 我:大專生活少了社團就不像了 伙1:聽學妹說是有一任社長中途放手,什麼都不管了這樣才變成這樣 我:讓我想起當年中途接手古箏社,也是社員不足怕癈社才併進國樂社 指導老師沒有從中協助,以學生的領導力本來就很有限 伙1:應該是都大學生了,要自己處理~ 想當初,我那一屆要找指導老師,還找不到呢!學校的指導老師很難找 伴2:維持一個社團真的是不簡單,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熱情,以前沒有網路,大家還能聚在社團哈拉玩耍,現在大家寧可在家打遊戲追刻,能玩的東西太多了,所以社團越來越難經營,我看應該不步國樂社剩一個人 伙3:我比較喜歡面對面相處的模式 伙4:真的,社團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記得那種愛心社還是什麼的很熱門,但前幾年帶高中社團就變成孤兒社,沒社團才選的選項 太煩太累的就沒有興趣了 我:以前玩社團玩到暑修,雖但收穫很多 主要還是社員的向心力

By Phillips Hsieh
適應的能力

blog

適應的能力

火影忍者裡第一集就把主角的出生與成長呈現出,開局就吊車尾的孩子要面對的生活困境,尤其是在缺少父母的陪伴下,對生活與人際的考驗更是層層障礙。 如果人生開局就是爛牌,那出牌就只能求少輸便是贏,並非所有的戰場都會有優勢,看清局勢明白自己的立場,覆盤利幣做出判斷,放長線才有機會釣大魚。 最近看到另一名讀過 Quiet Power: The Secret Strengths of Introverts (安靜的力量) 分享的讀書心得再次確定,為什麼我從小有印像以來就覺得自己有時可以很外向但大多的時候更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在角落堆積木,最多時候會去想什麼會這樣會那樣,我跟家裡的姊姊與哥哥有那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更誇張的是我這過份安靜的行為,還讓我父母親以為是不是腦袋不太靈光,怎麼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我也曾一度以為自己是不是個內向的個性,專科時還特地去參加社團努力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 不論是學生時代的宿舍或班級或社團的生活,其實我都習慣在找個沒人的地方獨自發呆上大半天,最常待的就是圖畫館或去操場跑步,一個人的時候能完全擁有自己自在時光,後來發現音樂的世界更是能包容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完全投入玩了

By Phillips Hsieh

blog

TimeLine 時間軸記錄

看某位知名Youtuber介紹到遊戲的歷代演化使用到一個名為 timeline的網站 Free online timeline makerTime.Graphics is the timeline maker wich provides you free with some limits and premium version without restrictions. Make a historical analysis in one click! Yup, it’s real! We present to your attention the amazing website! 引發我的好奇,後來想要試著去剪輯2021回顧影片時。 發現要取捨的事件不知如何是好, 必需要有個時間序列來清楚過去一整年下來, 到底發生了那些值得記錄的事。 伸請了試用的帳號很順利的寫了近二年份的時間軸記錄, 發現試用帳號是有event的數量限制,

By Phillips Hsieh
NPC 的遊戲人生

blog

NPC 的遊戲人生

直到最新才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好像一直像是別人的NPC角色 因為在過年期間欣賞了一部線上電影脫稿玩家 (Free Guy) 首先先了解NPC的定義 非玩家角色或稱非操控角色 ( Non-Player Character ) 相信這詞對電玩玩家肯定不陌生 在玩游戲時跟主角(玩家)互動的角色不論正邪 多半是無意識的在預設好的框架扮演著固定的角色 仔細去想過去在不同生活環境中 我所遇到的難題五花八門 每每卡關時能幫上忙的 反而都不是日常生活中最親蜜的家人 當然自己還無能為力的時候主要還是家人幫忙渡過 但當人長大到一定程度 家人能做的事也會越來越少 除了心理支持但有時也有可能是落井下石也不一定 好的習慣經過累積能帶來正面的成長 同樣的不好的人生經驗長期間影響下也會造成不可勿視的爛思想 重點是這樣毛病自己卻難以察覺而習以為常。 傳統的做人基本邏輯是我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我好 這存在一個誤區就是一但別人習慣你的好 就容易勿略要回饋同樣的付出 來平衡一段關係的穩定性 上面那段話換個角度說就是我們試圖去滿足他人需求 是基於期待他人也能滿足自己需求 也就是自己需要他人來填補自己缺少的部份 如果彼此能

By Phillips Hsieh
食商

blog

食商

會做飯的人生活熱情 歷史有名的美食家 蘇軾 善於苦中做樂 日奔波失意時總能在美食找到慰藉 經烏台詩案後被貶到黃洲 因為很窮沒有錢買美食 就買當時沒人吃又很便宜的豬肉來吃 著名的豬肉頌 淨洗鐺 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侯足時他自美 東坡肉、東坡羮、東坡肘子、東坡豆腐 他鼓搗出來的菜肴味香而色美 與詩做一同流轉千古 那份對生活的熱情至今令人動容 做飯的人可以把生活苦煮成詩 無論生活留給我們一堆什麼樣的原材料 一個會做飯的人最後都會把他們煮成滿心歡喜的期待 人生的很多大道理 其實都躲在這些瑣事中 生活裡的五味雜陳 總需要自己去調劑 我們終會面臨沒人做飯的那天 就算剩下你一個人 你也要好好吃飯 生活升起火來過日子 一屋子熱氣才是一個家最美的狀態 會做飯的人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既能沾滿煙火氣也能詩意地生活 會做飯的人能對自己好也能對他人好 懂待咀嚼生活的平凡滋味 也能欣賞遼遠開闊的地方 做一個舒展而溫暖的人 把生活過得熱氣騰騰 往後餘生願與能吃到一起的人並肩 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 過得有滋有味、意趣環生

By Phillips Hsieh

blog

有人成功, 有人生活不易

為什麼知道世界如何更替 生活毒打還是怎麼出其不意 先得知道知道的不同階段 1999年康乃爾大學心理學家 David Dunning and Justin Kruger 對人類知道的四個階段做的研究-著名的鄧寧-克魯格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 第一階段不知道我不知道自信且快樂 第二階段知道我不知道, 這時候開始了解世界的各種真像了, 生活沒得選社會各種捲 鐮刀割韭菜真誠被販賣, 這時候我們的內心是失望的, 我們會懷疑世界也會懷疑自己 第三階段知道我知道, 這個時候生活慢慢到轉機, 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嚒 曾經的痛苦變成經驗, 生活償還過去的虧欠, 這時候開始走上坡路 第四階段不知道我知道的, 這個階段外界的認可突如其來, 你看起來毫不費力就做好的事情 在外人看來卻覺得難度很高, 連你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 你真的有那著厲害嗎? 到這個階段己經不知道自己知道了 但真實的人生比它曲折的多 這個真實的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這圖看起來就是人生過山車, 它也不過如此 坦率的說上面箟鄧寧-克魯格效應很早就知道 但即便知道這個道理, 愚昧山峰和

By Phillips Hsieh

blog

回歸與回憶

人的一生離不開生老病死 該來的總是會來尤其是人到中年 早些年有童年玩伴在事業上好不容易拚出成績 在雙親健在與子女尚幼卻意外過勞留下親人在世堅辛生活。 8年前奶奶過世那時自己為了照顧家庭己經很少去醫院探望 等到被通知己經是回到麥寮等待後事 直到我獨自一人守靈那被深埋的回憶 才又一一浮現眼前而淚不止 爸爸在人生最後的幾個月交待了把老家三合院老屋重建, 還等不及搬進來住就昏迷住院最後也離開了我們。 這樣算來人的一生不過70-80年餘 花了大部份的時間在工作上在打拚, 真正能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 彼此的距離也常常在不知覺中拉遠了, 印像很深刻的是人生走到最後剩下的都是自己最深的回憶, 像奶奶是養大六個小孩個個有成就, 常常說給小時候的我聽要我多學習姑姑伯伯努力用功學習。 爸爸憑自己的腦袋在商場上縱橫, 不停的分享他自己如何在商場競爭上有一席之地 卻在決定放下事業享受人生時離開了我們。 反觀自己自小為改變自己, 離開舒適的家園到台中念書工作成家, 最後讓老爸覺得放心, 不依賴家庭背景與資源下在外商資訊公司慢慢成長向上。 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達到自己訂下的人生高度, 每天有節奏的生

By Phillips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