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Linux

如何設定多個網路介面在相同網段

例如在3個網路介面設定不一樣的IP(同一個網段) 192.168.0.100 192.168.0.101 192.168.0.102 同一個網段的其他電腦 192.168.0.199 ping這三個介面都會被回應 但真正回應的介面是在路由表的第一個介面(可由arp -n 得知) 而且每次重開機會亂跳 以前只會這樣設 /etc/sysctl.conf net.ipv4.conf.all.arp_ignore=1 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2 net.ipv4.conf.default.arp_ignore=1

By ipstor

Monitor

为什么用Nginx Amplify

博客服务器一直用着NodeQuery、UptimeRobot和Netdata,各司其职。 虽然Netdata的功能确实齐全,但万一服务器GG了,没恢复前,是无法查阅数据,最多因为GG前有邮件提醒,有预警,而且很多数据其实并不需要去看。 使用Amplify的原因,主要是UI高大上(但不支持移动端是个糟点,希望尽快完善)、开源、轻便,主要服务(Nginx、PHP、MySQL)的参数及系统资源监测较齐,并且完全以图表显示(更容易发现瓶颈和问题)。而且可以定制预警类型,完全可以取代Netdata并补了NodeQuery的不足(NQ只能对CPU、MEM、DISK做预警)。 虽说预警数量有限制,但完全够用。最重要的是,出现问题时,起码我在外部,能看到一些大概问题。 另外一点比较好的是Analyzer功能,(因为与Nginx深度整合)能看到Nginx的一些优化建议和问题提醒。不过貌似优化得不错,所以并没有特别需要改的。 简单来说,Nginx Amplify是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监测工具。 而且之前提到给Amplify提交的两个问题,Ngi

By ipstor

database

MySQL 8.0.11的更新之路

总算赶在0点前发了出来,就不配图了。 在北京时间今天的18:10,MySQL更新了最新的GA版本8.0.11。 尴尬的是,那时候我正在将MySQL从5.7.21升级到5.7.22(在今天15:15放出)。 所以更新至5.7.22后,又马不停蹄的开了台测试机,测试了8.0.11。 便开始掉坑之旅,在摔得鼻青脸肿后,边查文档边爬出来。。。 让我一一道来,首先是my.cnf的。 Symbolic links现在默认就是禁用了,无需再去标记禁用了,如果你标记的话,会有个提醒: ‘Disabling symbolic links using –skip-symbolic-links (or equivalent) is the default. Consider not using this option as it’

By ipstor

web

更新至WordPress 5.0

好像很久没以这个文章开头了。 今天更新到WordPress 5.0和PHP 7.3.0。 WordPress 5.0 “Bebo” 正式发布,没什么说的,一上来Block Editor就来下马威,直接错误。 然后不保存关闭文章编辑页面,就把我文章标签删了。 看了下源码后,直接在functions.php加上如下语句即可停用Block Editor,用回旧版。 add_filter( 'use_block_editor_for_post', '__return_false', 999 ); remove_action( 'wp_enqueue_scripts', 'wp_common_block_scripts_and_

By ipstor

database

更新至MySQL 5.7.9,聊一聊最近

MySQL 5.7.9 GA版本已经出来,目前VPS已更新完成,虽说不像修正版本号更新一样,直接把数据库目录移过去就好那么容易,但也不难。 这次更新了子版本号,过程顺利,没坑,启动有告警。(我是从MySQL 5.6.27更新而来) 说说第一个: [Warning] Insecure configuration for --secure-file-priv: Current value does not restrict location of generated files. Consider setting it to a valid, non-empty path. secure-file-priv这个参数主要是限制LOAD_FILE和LOAD DATA和SELECT … ,INTO OUTFILE报表到指定的目录。 一般来说很少用,默认值有empty、dirname、NULL,正确的意思就是:

By ipstor

Linux

從Ubuntu 16.04升級到Ubuntu 18.04之心得

前言 前幾天,看到Ubuntu 18.04出一段時間了,看是時機成熟了。 所以就把自己平常工作在用的ThinkPad筆電從Ubuntu 16.04升級到Ubuntu 18.04了。 當然,中途有遇到一些情況,讓升級的程序跟步驟變得有些複雜,所以這篇文章,就是在紀錄有關於升級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日後大家做參考。 前置動作 當然,需要有一台Ubuntu 16.04主機,不然要怎麼升級成18.04 如果怕升級上去之後,發生一些無法預期的事情,則可以先備份,備份工具可以使用「CloneZilla」進行備份。 升級做法 先依照下面的指令去安裝所有套件的最新版本。 12345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upgrade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接著按照下面的指令去檢查可以升級的版本 1sudo do-release-upgrade -c 那麼,就可以找到「Ubuntu 18.04」的發行版本

By ipstor

Dell

Update the Dell 2TB SATA DISK firmware method

一開始用之前制作的USB DOS開機碟來處理Dell隨機附的硬碟firmware更新, 但在R720xd上卻不能用會直接顯示重開機或換碟 後來跟利用iDrac上的UI找到物理碟盤展開後可以查到硬碟型號與相關的資訊, 拿查到的型號在Dell網站搜尋找到一檔案 Nautilus_efi_A12_ZPE.exe 執行後解開有一工具程式可以使用256MB or 大一點的容量來制作工具碟, 我用16GB的碟反而不認得, 後來是找了2GB的碟或真的用256MB的就可以被偵測到並寫入檔案https://www.dell.com/support/home/ae/en/aedhs1/drivers/driversdetails?driverid=wmkvj 一關始我以為這個碟可以像之前的工具碟一樣直接開機, 發現並不行又試著用工具程式製作了ISO檔並用iDrac上的虛擬光碟機掛開機開機也不行經檢查發現此ISO檔很小只包了開機部份沒有其他內容檔案 最後因為上面的檔案名有efi副檔名, 讓我聯想到之前幫同事利用Dell UEFI boot Uility UI選efi檔案來

By ip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