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backup

利用 glusterfs 達成目錄即時自動同步與高可用性

http://cyrilwang.blogspot.tw/2013/09/glusterfs.html 去年我介紹過利用 lsyncd 這個套件來達成目錄的同步備援,今天則要利用 glusterfs 來達成類似的效果。雖說類似,但是 lsyncd 與 glusterfs 相比有下列差別: * lsyncd 監測目錄的變動,並定期 (或達到一定的異動次數) 將異動同步到另外一個目錄。因為 lsyncd 採用 inotify 監測技術,所以如果目錄內的檔案或子目錄一多,就可能會產生無法監測的問題。 * lsyncd 本身並沒有支援高可用性,必須利用其它機制 (如 heartbeat) 來達成高可用性。 * 被同步的目錄通常僅能當做備援,無法作為負載平衡之用。不但在資源使用上較為浪費,擴充性也比較差。 嚴格來說,拿 lsyncd 與 glusterfs 相比並不是一件公平且合理的事情,因為 glusterfs

By ipstor

Network

Debian 9 更改網路介面預設命名方式

https://szlin.me/2017/07/19/debian-9-release/ 2017 年 07 月 19 日szlin Debian 9 開始, 網路介面命名方式開始有所差異. 以往有線網路介面使用 eth0, eth1 等等的命名, 但這樣的機制容易因為 driver 初始化順序不同而導致介面順序不固定, 進而造成使用上的問題. (例: 防火牆設定, 或者其他與介面名稱緊密相關的應用等等) 這問題尤其在嵌入式相關領域非常容易碰到. systemd v197 開始, 引入Predictable Network Interface Names [2] 的設計. 其範圍包含有線, 無線等等的網路介面 (local Ethernet, WLAN and WWAN) 並在 systemd v220 成預設選項 而

By ipstor

configuration

Oracle的優化器(Optimizer)-Analysis

Oracle的優化器(Optimizer)-Analysis 標籤: Oracle   Oracle的優化器(Optimizer)有兩種優化方式, Hint也不例外,除了/*+rule*/其他的都是CBO優化方式   基於規則的優化方式(Rule-Based Optimization,簡稱為RBO) 基於成本的優化方式(Cost-Based Optimization,簡稱為CBO)   RBO(Rule-Based Optimization)方式:優化器在分析SQL語句時,所遵循的是Oracle內部預定的一些規則。比如我們常見的,當一個where子句中的一列有索引時去走索引。 CBO(Cost-Based Optimization)方式:它是看語句的成本(Cost),這裡的成本主要指CPU和記憶體RAM。   優化器在判斷是否用這種方式時,主要參照的是表及索引的統計資訊。統計資訊給出表的大小、 有多少行、每行的長度等資訊。這些統計資訊起初在庫內是沒有的,是做 Analyze 後才出現的,很多的時侯過期統計資訊會令優化器做出一個錯誤的執行計畫, 因些應及時更新這些資訊

By ips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