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Bike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這是場半小時就被秒報名額滿的經典賽事, 能順利出賽實屬隊友的功勞, 這次的準備工作想試試新買的外胎, 因為是無內胎用的外胎, 特別緊超級難安裝的, 問了其他朋友才知道, 要沾上肥皂水才容易滑入車框。 一早四點起床準備, 五點集合備好咖啡在車上飲用, 約了六點在彰化田尾鄉南鎮國小, 整好裝四人一起出發前往會場。 被排在最後一批出發, 這次的路線會繞行的員林148上139縣道, 其實在早上五點多天就開始有點飄雨, 大伙就開始擔心不會要雨戰吧! 果不其然才出發準備上148爬坡雨勢越來越大, 戴著防風眼鏡的我在身體的熱氣加上雨水冷凝效果下, 鏡面上滿是霧氣肉眼可視距離才剩不到五公尺, 只能緊依前前方的車友幫忙開路, 之後洪大跟上來我立馬請求他幫忙開路, 上了139停下車把防風眼鏡收起來, 反正下雨天又陰天完全用不到太陽眼鏡了。 雨是邊下邊打雷, 大伙都在這條139上一台一台單車好像避電針, 一時有點害怕不然想平時沒做什麼壞事, 真打到自己就是天意了。 下了139雨勢開始變小, 大伙的速度開始有所提昇, 開高鐵列車的時機己成熟, 物色好列車就跟好跟滿。 最後找了一隊似乎整團有固定在練

By Phillips Hsieh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Bike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第二次參加美利達環南投賽事,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參加這美利達環南投, 還特地提前一天跟車友在魚池住了一晚。 這回用上了剛在7月份剛安裝的車頂架, 安裝了二種不同的攜車架, 都樂這邊可以不用拆車輪直上車頂, YAKIMA這邊選了經濟的款式, 折掉前輪利用前叉固定在攜車架上。 約了唯一一位一起參加的朋友, 二人一早四點約見面, 幫朋友帶上了拿鐵咖啡, 開上日月潭在水社碼頭停好車, 騎往向山遊客中心, 路過美麗的日月潭簡直不要太美了拍一張。 抵達會場己是人山人海了, 跟著大伙排隊順便也看網紅也欣賞名車。 出發就先沿著日月潭順時針騎, 騎到玄裝寺很急停下來上一下廁所, 比賽時都會尿都特別的滿, 一方面是比較緊張,一方面是特別興奮。 這時己經跟車友失散了, 只能獨推沿路看有沒有車友可以一起組隊的, 很可惜在山區大家的實力不一只求平安順騎了, 原則就是有補給就停有食物就吃。 下到水里人群再次聚集起來, 光等紅綠燈就是一條車龍。 騎行了一大圈水里再回到131縣道, 這時背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叫菲哥, 終於跟車友重新集合接下來就一路邊聊邊騎。 最後來幾張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 回到終點台上

By Phillips Hsieh

Life

快樂的觀點養成

按慣例早上跟孩子吃完早餐我會準備上自行車訓練台熱身 同時打開Podcast消化訂閱的頻道 訂閱清單中絕大多數是說書類內容 次之是戶外旅遊運動類 再來其他的有訪談類 最少訂閱的類別就是心理學類。 某天聽了某心理學類Podcast談從容心態一書 中間提到金錢與時間的互替性 問:你是習慣用時間換時金錢 再用金錢換取快樂的人嗎? 最能說服我的說法是金錢可以避免過於痛苦的生活 而時間的投入可以換來快樂 金錢可以在其他時間再賺 但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失去了就是失去了無法彌補。 套用原子習慣的論點,花錢也受習慣的控制 消費時好好感受當下消費是真的因為需要 還是習慣錢就是這樣子花 怎麼判斷這二者的差異 就是需要本身必需依過去經驗來分析該消費能影響的情境 而習慣性消費不想動用去過去經驗,多半只需依靠直覺就消費。 最明顯的像吃美食餐廳 喝手搖杯、吃零食 或直覺擁有某樣物品能改善生活沒根據原由 要解決以上問題就是要提昇自我價值感 不要被物質慾望挷架 追求生活的意義 也就是生活的本身 多去嘗試不同的選項不要只有消費和依賴物品帶來的快感 在追求快樂

By Phillips Hsieh
2023/3/5 輪霸西濱200K

Bike

2023/3/5 輪霸西濱200K

比賽完也過了快一個月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一場有別以往的賽事, 因為頭一次能跟著隊友同出同進, 尤其是前100K是逆風從苗栗水尾天文宮走濱海公路到新北八里(訊塘廣場)。 海風對我而言是讀國中時, 在冬季騎單車逆風到學校上課, 放學有時可以順著風很輕鬆的騎回家。 這次騎車的策略是每站補給都休, 吃夠補給補水加上一點簡聊, 然後全力跟上高速列車, 這個策略在前、中段維持的很好, 也讓我很愉快的有團隊合作的互動。 在100公里抵折返點休息時, 體力上己經被消耗掉70%了, 回程己經無法再跟上隊友的速度, 很神奇的是隊友因為走錯路, 結果從後面追上我會合, 就這樣又一起騎到最後的30公里, 才又被加速的隊友拉開分別進入終點。 最後在貼上我花大錢買的專業攝影師拍的照片 用Gopro Hero8錄了很長的影片,最後濃縮成半小時精華

By Phillips Hsieh
一種生活感

blog

一種生活感

隨著年紀漸長,很自然而然的變的沒那著在意外界的眼光,進而追求的是由心而外發展出來的感受,我願稱之為「生活感」,對照之前常被用來形容生活的「儀式感」,有那著一點是相似的,也就是透過某種規則來完成生活中的事。 對於自尊心這件事,似乎變的不那著重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煩腦,大多的時候都是自己在煩自己,外面的世界也許沒那著在乎你是誰。 對於慾望這回事,對於品牌的需求,我越來顯不去在乎了,人過的充實了那些外在的包裝就越顯的多餘。 年紀越長越減少了很多的社交活動,會維持的都是可以長長久久的習慣與愛好,會進入到生活中的沒有長期的効益基本上就是體驗一下即可。 有害身體的食物不吃,有毒的人際關係不必經營,容易引發惡意的人不去碰,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事物。 在還沒經歷過事情的人就給出承諾的人,不要輕易相信要選擇保持距離,沒有同渡難關的人不要把背後交給對方。 年紀會改變一個人的認知,能找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By Phillips Hsieh

blog

專案管理準則

動機 參考工作習慣的SOP來規範生活中的專案管理方法 時間管理 一天內可以完成的工作稱為事件,記入日工作項細節即可,超過一天以上的工作要制定成專案計畫,用一目錄保存對應的記錄文件、參考資料、產生的內容版本管理,直到專案完成歸檔上傳至雲端與備份NAS空間。 檔案管理 * 使用Trilium來作每日工作追蹤 * 筆記整理用Inkdrop作markdown文件 * 專案產出檔案用Nextcloud同步備份 * 專案檔案版本管理用github or gitea(TrueNAS jail) * Email的寄出與收信可以存放於mailbox virtual folder

By Phillips Hsieh

blog

生活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

做出一些心態上的改變後,慢慢的自己的感受裡面漸漸多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人活於世要到不怕外界異樣的眼光,真的是要經歷過許多不公之後才會有的開悟,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處於真正一個人的狀態的。 能夠不用處處示弱或退縮的心裡狀態,也就是不去特別討好某人其事,能聆聽內心的聲音而思考適合的方案。 遠離後悔,接受選擇,做出的選擇如果沒有通向期待的未來,就容易引發遺憾 人的一生總是圍繞著大大小小的遺憾打轉,而遺憾多數源自選擇,世界上最大的遺憾在於人們總會陷入難以避免的後悔心理。人生是一條由生到死的順行道路,有得人走的快有的人走的慢,但都有著相同的終點,生物最終極的恐懼往往還是死亡。 人生如棋,即使眼見棋局己殘,還是可以積極正面的處理,我們今後的每一項選擇,試著遠離後悔學會接受。 最近在教養孩子上我深深感受到國中時期的孩子不能再被當孩子看了,過去我把孩子當孩子看時勿略了他們正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當然如果把他們當作大人看,那就是尊重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並要求他們接受其帶來的結果。 長大成人至今最大的感悟就是人活於世,不要給身邊的人太多麻煩事,能自在一點的去跟身邊的人事物交互就夠了,要求的

By Phillips Hsieh

Life

如何不被情緒接管人生

情緒跟心情的差別是什麼? 為什麼在職場很難表達真實感受? 為什麼在我們最需要關心的時候 其他人總是躲的遠遠的 情緒解鎖原文書名叫 Permission To Feel 創立情緒素養課程教育社交學習系統 一個重要的問題:你感覺如何? [心得]《情緒解鎖》心得筆記圖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permission-to-feel/ 多年前,還在念碩士的我,一次從新竹回家與爸媽出門用餐。或為填補等菜空白,老爸隨 口問:「啊你之前去…Mo PTT 鄉公所 在聽完文森說書的讀書心得就想買來閱讀, 這時發現幾乎找不到購入管道, 其實我也還有好幾本書沒看完, 又把這篇文章放了好幾週沒能寫完, 直到我又看到新的舊影片, 這影片中提到的書我真的有很認真看了三分之二幾乎是所以章節了, 作者的故事與創業過程鉅細靡遺, 都說不是學不會而是忘掉的比學會的還多, 所以有機會就要重學「不再犯傻的原則」。 解決自己的問題之前先解決自己的情感面, 不然自己很容易只看到直接結果而勿略了間接接果帶來的影響, 像雙11按往年我都會自己買一樣平時絕對不會買

By Phillips Hsieh

Life

左右為難的心情

在經歷過上週的風風雨雨,難過與悲傷的交壘,終於在今天早上上班時迎來的低潮,人生的計畫面臨到無法預期的變化,雖然順應著眾人的期待去做了,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到了45歲後,心境上的轉變成追求一種大圓滿的平靜,不在外求世界給予而是從內發散出自在的感受。 想當然而心情不穩定時去騎騎車肯定有幫助的,尤其是100公里以上的距離騎上個大半天經歷清晨到中午,回到家來瓶啤酒補充水分可以再睡個小覺感覺有所恢復。前進的道路只有走過才知道要流多少汗水、忍受多少不愉快,好了來去煮飯了,一天又過去明天仍然繼續下去。

By Phillips Hsieh

Life

2022/11/05 逆向下登橫嶺山步道

老朋友開的登山泡茶團,心裡知道這趙走的是輕鬆路線,但從沒走過的路線總是充滿好奇想一探究境,於是在早上六點與大伙集合搭車前往大雪山林道,司機大哥昌哥這次是第二次坐他開的車,上回是去桃園騎羅馬公路時,因為昌哥有養二隻大型狗狗所以第一次還是有點不習慣車上有狗狗的體味,這次很明顯習慣多了。 上中彰74快速道路切4號國號,目前只通車到潭子區再接旱溪西路下交流道,再接豐原大道三段右轉豐勢路一段往東勢方向,過東勢大橋右轉台8線(東關路七段)往谷關方面,到全家便利商店東勢客進店在紅綠燈左轉進東坑路就可以開往大雪山林道。 此行的目的地是橫嶺山隧道入口旁的橫嶺山登山步道 步行約2K來到一處寛拓地適合休息煮茶,感覺這裡也很適合掛吊床 全身的裝備,這頂帽子登山很容易撞帽 我們真的就是一路直下直下 回到平路其實是山友起登的入口 黑哥大廚出手必屬佳品 友情加菜

By Phillips Hsieh

Life

工作流與生活流

呼應前一篇寫的時間管理, 再搭配上我目前執行行動的最高原則參考自「原子習慣」。去摸索出一套有系統的行動模式,沒錯這種模式注重的形式就是系統化的,何謂系統化可以比喻成以下情境: 1. 如果我想要,那我必需先有什麼? 2. 做成功了一次,那要如何一直做成功下去? 3. 做一陣子呢?還是要做一輩子? 4. 如果我要分享給朋友做這件事的好處,我會怎麼做? 不管目前正使用那一種工作流和生活流模式,都要保持隨時調整優化的心態,可以在每天早晨醒來的還在床上的十分鐘去大約的整理一下昨天未完成的,與今天待完成的優先順序,來把今天的工作與生活順一遍。 每週再回顧一下這週或上個月的整個工作與生活過的怎麼樣?所以工作上生活上的成就都只是人生的一部份,不能代表你這個人的全部,用我的角度來解釋就是所有的外部成就,都是自己提供服務得到的結果。 有本書也在說這個原則: Work the System:The Simple Mechanics of Making More and Working Less 其他格主的文章: https://medium.com/doflowy/系統思考-實作篇-打破系

By Phillips Hsieh

Life

時間管理就是能量管理

忘了看那位youtuber時聽到這句話後, 就一直圍繞在我的腦海中,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你什麼都想要,就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完成。 所以在決定好項目之前, 先要管理的是什麼項目是需要被管理的? 對的核心觀念就是有限的時間做有限的事, 如像健康與減重這類長期目標, 可能就不是很適合簡化成項目來管理, 而是改用長期追縱來看結果。 我想了想最近在安排生活上最能鼓舞自己的一句話那就是, 「預則立不預則廢」換句話說就是在事情該發生時, 就己經把該有的條件都準備好了, 接下來就是把該發生的實現出來。 最常做的練習就是運動健身, 維持運動的習慣其實就是管理時間的練習, 生活充滿待辦項目但時間與體力並非無限的, 在安排上如果沒有利用零碎時間, 如果沒有把該準備的一點一滴先備上, 那等真的有時間做也會因為缺東缺西下, 白白浪費掉這段該完成的機會。 如果機會來了, 但身體的狀況卻不佳也難有表現, 平時就要把體能鍛鍊好把知識給學齊了。 所以生活中真的有可以拿來浪費的時間嗎? 有的,如果能留個空做做白日夢, 那一些以為安排的很完美的計畫有時還能神來一筆。 時間與能量的計畫, 千萬不要安排的太過完

By Phillips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