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為什麼非典型就業被視為窮忙世代的元兇?
在光鮮亮麗的經濟數據下 年輕人卻因為就業狀況轉變 不少人漸漸淪為窮忙族(Working Poors) 雖然努力於工作 卻仍然無法逃離低薪陷阱 其中一個原因正是「非典型就業」的人數大幅增加 他們雖然努力工作 卻由於本職學能未能有效提升 只能在每個暫時性的工作之間不斷徘徊 陷入一場惡性循環的漩渦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最新統計 目前台灣非典型勞動力將近80萬人 甚至還有許多黑數沒浮上檯面 到底什麼是「非典型就業(atypical employment)」? 這與過去十年來很紅的「斜槓(Slash)」又有什麼差別? 首先我們從非典型就業說起 這是建立在非典型關係之下的一種工作型態 簡單來說你只要不是「全時薪資就業人員(Full-time wage employees)」 也就是所謂的正職工作者 那你就會被歸類入非典型勞力 非典型就業可歸納出3種常見的工作類型 第一是部份工時工作(part-time employment) 也就是常聽到的時薪人員或計時人員 第二是暫時性工作(temporary employment) 這類工作的契約為臨時性質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