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典型就業被視為窮忙世代的元兇?

在光鮮亮麗的經濟數據下
年輕人卻因為就業狀況轉變
不少人漸漸淪為窮忙族(Working Poors)
雖然努力於工作
卻仍然無法逃離低薪陷阱
其中一個原因正是「非典型就業」的人數大幅增加
他們雖然努力工作
卻由於本職學能未能有效提升
只能在每個暫時性的工作之間不斷徘徊
陷入一場惡性循環的漩渦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最新統計
目前台灣非典型勞動力將近80萬人
甚至還有許多黑數沒浮上檯面
到底什麼是「非典型就業(atypical employment)」?
這與過去十年來很紅的「斜槓(Slash)」又有什麼差別?

首先我們從非典型就業說起
這是建立在非典型關係之下的一種工作型態
簡單來說你只要不是「全時薪資就業人員(Full-time wage employees)」
也就是所謂的正職工作者
那你就會被歸類入非典型勞力
非典型就業可歸納出3種常見的工作類型
第一是部份工時工作(part-time employment)
也就是常聽到的時薪人員或計時人員
第二是暫時性工作(temporary employment)
這類工作的契約為臨時性質
第亖則是派遣工作(dispatched employment)
這些勞工平時沒有固定勞務業象
是在非特定雇主缺工時由人力公司派遣前去工作
至於人們常說的斜槓
單從型態看起
斜槓與非典型就業似乎沒有太大不同
但事實上
斜槓的核心理念
是人們以正職工作以外的身分
體現各自的生活態度
或是提升興趣專長
因此斜槓著重職涯發展與人生規劃
是一種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
與非典型就業在本質上有著顯著的不同

尤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非典型勞力快速成長?
這裡我們歸類出3大因素

  1. 企業大幅降低人事成本
    直白來說企業基於自身的利益考量
    是推動勞力巿場轉變的主要動力
    這是因為企業不必對這些非典型就業勞工負責
    不用承擔他們的各種福利、退休金與三節獎金
    而且只要契約規範的時間一到
    或是有「不適任」的疑慮
    隨時都能請這一群非正職員工走人
  2. 職員人數沒有擴編空間
    當一間公司需要更多人力來完成繁重的工作時
    此時內部若己經沒有擴編員工的空間
    不管是長期或短期
    企業往往會選擇以派遣的方式滿足人力空缺
    不過有些企業其實也會從派遣員工之中找尋適合的職員
  3. 人力配置更為彈性
    派遣工往往可以應付臨時性的人力需求
    來處理繁雜的業務內容或活動
    使公司在人力配置上能更加彈性
    不怕找不到人而開天窗
    而在契約規範時間結束後
    這些臨時人力就會離開
    而不會佔據公司資源

這裡我們先下個簡單的小結論
非典型勞力之所以會快速成長
最大的關鍵正是企業為了省錢而大量使用免洗人力導致
以台灣的環境來說
現在多少私人企業都會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臨時性的勞工
就連政府單位也會聘用約聘人員
規自己保留人力上的彈性
但這種作法有時卻難以顧及勞工的權益

像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就曾有過一個案例
當時奇美電子一口氣解聘公司8成的派遣員工
來自4家大型派遣公司
將近3000名派遣員工立刻失去工作
殘酷且現實的是奇美當時只是發了封訊息
就解雇了數千名表現良好的勞工
這些員工在一夕之間失去了工作
許多家庭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
這起事件令人反思
連過往被外界視為「幸福企業」的奇美
都能如此大規模又亳不避諱的解僱派遣員工
以規避企業主本讓承擔的成本與責任
那台灣職場是否還有許多未爆彈
等著大環境走下坡時引爆呢?

而且非典型就業者除了被突然解雇的風險外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背後隱含的「職涯陷阱」
像是你身邊或許就有朋友
由於找不到正職工作
因此以約聘或時薪工作維生
這類工作通常不夠穩定
因此他必須不斷找尋下一份職缺
雖然短期內要養活自己不會太難
甚至幾份工作加起來收入也不會太差
但在不斷換工作的情況之下
長遠來看無法有效累積個人履歷
加上多數非典型工作其工內容較為簡單
缺乏技術性及挑戰性
也難以培養專業技能
導致工作者在巿場中的價值無法提升
薪資自然也沒有上調空間
一不小心就在這場惡性漩滑中無限循環

除了職涯發展受限外
非典型就業者常常會面臨糟糕的勞動條件
相信有從事過時薪工作的朋友會知道
你的工作內容明明就跟正職員工差不多
卻無法享有正職人員可享有的工作福利
而且工作保障也較低
沒有加班費和獎金還算小事
你如果在工作期間出了意外
如果沒有勞保恐怕還會求助無門

放眼全球
不只台灣有非典型勞力大增的狀況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ILO)統計
過去十年來全球青年夫業率不斷上升
大部份國家的統計數據也顯示
暫時性勞動力的人數
以及他們占全國勞動力的比率
在過30年內都急遽成長
以台灣的鄰近國家來看
南韓的狀況就相當嚴峻
該國從事非典型職務的人
佔全體勞工大約45%
而平均薪資只有全職員工的一半

至於在西方世界中
德國的迷你工作(Mini Job)
也讓該國不少勞工陷入低薪陷阱
迷你工作屬於打工性質
每周工時比一般工作少
理所當然工資也較低
該國不少學者便擔心
迷你工作會帶給國家高就業率的假象
而且企業容易過於低賴派遣勞會忽略培育人才的重要性
就有學者勸告當局
德國要想維持高競爭力
重要的不是壓低薪資
而是拉高人力水準

亞洲非典型就業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莫過日本
該國當前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勞工屬於非典型勞動力
這個情況可追溯回日本在1990年代至2000年初期時
面臨的「就業冰河期」
當時的日本因為經濟泡味破滅
企業大幅縮減人事成本
連續好斷年出現年輕人求職困難的慘況
他們為了養活自己
被迫要先暫時打工謀生
只是原本暫時性質的打工卻因為就業巿場惡化而無限延期
直到今天這些失業潮世代的青年打工族
早己成了被日本社會所遺棄的「中年打工族」
在35至54歲的日本人中
以非正職身份工作的「中年打工族」竟多達273萬人
作為時代的眼淚
這群人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
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係和買房
他們的人生如同被剝奪一般
看不見未來的夢想和希望

這裡我們又找了一份數據
日本25至29歲的男性正職員工
有31.7%比例有配偶
但同樣年齡層以打工計時派遣約聘外包為主的「非典型勞工」
有配偶的比率卻僅剩13%
而在30至34歲的年齡層中
日本男性國民己婚的比率為過半數的57.8%
而非典型工作者卻只有不到一半的23.3%
從現實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在日本
有正職工作是男性結婚的重要條件
其中年收入高的人有配偶的比率更高

回過頭來看台灣
近年來台灣有愈來愈多非典型偏用模式的工作
像是美食外員兼任教師臨時農漁工等
這些人多數並非不想從事全職工作
而是一來工作難找二來全職工作的薪資太低
不如多接斷份非全職工作還更好賺
但從大趨勢看來越來越多18歲至35歲的青年選擇投入非典型就業
來來台灣社會勢必逐漸出現像是日本的中年打工族的身影
台灣是否能從日本經驗中得到反思
避免就業現況不斷惡化
仰賴於政府對非典型就業勞工能否祭出更有利的保障
因為一旦非典型勞動者缺乏就業保障
就容易在社會變動下
成為首當其衝的犠性者

Read more

世界越快心越慢

在晚飯後的休息時間,我特別享受在客廳瀏灠youtube上各樣各式創作者的影音作品。很大不同於傳統媒體,節目多是針對大多數族群喜好挑選的,在youtube上我會依心情看無腦的動畫、一些旅拍記錄、新聞時事談論。 尤其在看了大量的Youtube的分享後,我真的感受到會限制我的是我的無知,特別是那些我想都沒想過的實際應用,在學習後大大幫助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層面。 休息在家時,我喜歡想一些沒做過的菜,動手去設計生活和工作上的解決方案,自己是真的很難閒著沒事做。 如創作文章,陪養新的習慣都能感覺到成長的喜悅,是不同於吃喝玩樂的快樂的。 創作不去限制固定的形式,文字是創作、影像聲音也是創作,記錄生活也是創作,我想留下的就是創造—》實現—》回憶,這樣子的循環過程,在留下的足跡面看到自己一路上的成長、失敗、絕望、重新再來。 雖然大部份的時候去做這些創作也不明白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不去做也不會留下什麼,所以呀不如反事都去試試看,也許能有不一樣的水花也許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投資自己永遠不會是失敗的決定,不是嗎?先問問自己再開始計畫下一步,未來沒人說得準。 像最近看youtube仍大一群人在為DOS開

By Phillips Hsieh

知識管理的三個步驟:一小時學會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上

摘錄瓦基「閱讀前哨站」文章作為自己學習知識管理的內容 Part1「篩選資訊」 如何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啟發性、實用性和相關性的精華,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不再迷失方向。 1. 實用性 2. 啟發性 Part2「提高理解」 如何通過譬喻法和應用法,將抽象的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作緊密結合,建立更深刻的理解。 1. 應用法 2. 譬喻法 Part3「運用知識」 如何連結既有知識,跟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專案產生關聯,讓你在運用知識的路途上游刃有餘。 1. 跟日常工作專案、人際活動產生連結 # 為什麼要寫日記? * 寫日記是為了忘記,忘卻瑣碎事情,保持專注力 * 寫日記就像在翻譯這個世界,訓練自己的解讀能力 * 不只是透過日記來記錄生活,而是透過日記來發展生活 #如何寫日記? * 不要寫流水帳式的日記,而是寫覆盤式的日記 當我們試著記錄活動和感受之間的關聯,有助於辦認出真正快樂的事 日記的記錄方式要以過程為主,而非結果 * 感恩日記的科學建議,每日感恩的案例

By Phillips Hsieh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2024年 3月30日 14屆美利達環彰化百K

這是場半小時就被秒報名額滿的經典賽事, 能順利出賽實屬隊友的功勞, 這次的準備工作想試試新買的外胎, 因為是無內胎用的外胎, 特別緊超級難安裝的, 問了其他朋友才知道, 要沾上肥皂水才容易滑入車框。 一早四點起床準備, 五點集合備好咖啡在車上飲用, 約了六點在彰化田尾鄉南鎮國小, 整好裝四人一起出發前往會場。 被排在最後一批出發, 這次的路線會繞行的員林148上139縣道, 其實在早上五點多天就開始有點飄雨, 大伙就開始擔心不會要雨戰吧! 果不其然才出發準備上148爬坡雨勢越來越大, 戴著防風眼鏡的我在身體的熱氣加上雨水冷凝效果下, 鏡面上滿是霧氣肉眼可視距離才剩不到五公尺, 只能緊依前前方的車友幫忙開路, 之後洪大跟上來我立馬請求他幫忙開路, 上了139停下車把防風眼鏡收起來, 反正下雨天又陰天完全用不到太陽眼鏡了。 雨是邊下邊打雷, 大伙都在這條139上一台一台單車好像避電針, 一時有點害怕不然想平時沒做什麼壞事, 真打到自己就是天意了。 下了139雨勢開始變小, 大伙的速度開始有所提昇, 開高鐵列車的時機己成熟, 物色好列車就跟好跟滿。 最後找了一隊似乎整團有固定在練

By Phillips Hsieh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2023 12月9號 美利達單車嘉年華

第二次參加美利達環南投賽事, 還記得去年第一次參加這美利達環南投, 還特地提前一天跟車友在魚池住了一晚。 這回用上了剛在7月份剛安裝的車頂架, 安裝了二種不同的攜車架, 都樂這邊可以不用拆車輪直上車頂, YAKIMA這邊選了經濟的款式, 折掉前輪利用前叉固定在攜車架上。 約了唯一一位一起參加的朋友, 二人一早四點約見面, 幫朋友帶上了拿鐵咖啡, 開上日月潭在水社碼頭停好車, 騎往向山遊客中心, 路過美麗的日月潭簡直不要太美了拍一張。 抵達會場己是人山人海了, 跟著大伙排隊順便也看網紅也欣賞名車。 出發就先沿著日月潭順時針騎, 騎到玄裝寺很急停下來上一下廁所, 比賽時都會尿都特別的滿, 一方面是比較緊張,一方面是特別興奮。 這時己經跟車友失散了, 只能獨推沿路看有沒有車友可以一起組隊的, 很可惜在山區大家的實力不一只求平安順騎了, 原則就是有補給就停有食物就吃。 下到水里人群再次聚集起來, 光等紅綠燈就是一條車龍。 騎行了一大圈水里再回到131縣道, 這時背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叫菲哥, 終於跟車友重新集合接下來就一路邊聊邊騎。 最後來幾張專業攝影師拍攝的照片 回到終點台上

By Phillips Hsieh